东汉献帝建安五年(公元200年)。在官渡之战初期,司空兼车骑将军曹操,采用声东击西战法,解围白马(今河南滑县东北),袭斩袁绍大将颜良的作战。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历史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。
当年程昱设下一箭三雕毒计,曹操应该是满心欢喜而又忐忑不安的:“此计若成,颜良会掉脑袋,刘备、关羽和袁绍也活不成,关羽要是不上当,我就偷鸡不成蚀把米了!”
程昱的毒计,就是让关羽斩颜良,除掉袁绍首席大将,让胜利的天平向曹操倾斜——袁绍的指挥能力是不行的,要大战还得靠颜良文丑张郃高览,除掉颜良,等于斩断了袁绍右手。
事实上除了荀彧之外,曹操阵营对颜良的评价还是很高的,比如孔融的话就曾让曹操心里很没底:“颜良、文丑,勇冠三军,统其兵,殆难克乎!”荀彧虽然为了给曹操壮胆而贬低颜良,但也承认了颜良的勇悍。
在袁绍军中,曹操最忌惮的大将,是颜良而非张郃,而斩颜良这个活儿似乎只有关羽能做,于是程昱向曹操献上了一箭三雕之计:让关羽斩杀颜良,再借刀杀人让袁绍干掉刘备,最后的结果是关羽认为自己害死了刘备而羞愤自尽。
程昱当时没有把话说得太直白:“刘备若在,必投袁绍。今若使云长破袁绍之兵,绍必疑刘备而杀之矣。备既死,云长又安往乎?”
不知道为什么,程昱总是一心想干掉刘备,在当年青梅煮酒之前,程昱就曾劝曹操及早动手:“刘备失徐州,来归太祖。昱说太祖杀备:‘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,终不为人下,不如早图之。’”
借关羽之刀斩杀袁绍首将颜良,曹操是很高兴的;借袁绍之刀斩杀将来会与自己并争天下的刘备,曹操也是很高兴的,这是一箭双雕之计,而关羽则可能是程昱想射的第三只雕——谁都能看出关羽不是真心降曹,如果能让他主动辞世,那无疑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。
程昱聪明,曹操也不傻,当然也知道如果刘备死了,关羽只有两条路可走:其一,死心塌地留下;其二,追随大哥刘备于九泉之下。
无论关羽选择哪条路,对曹操都是有利无害,曹操对十分了解,知道他肯定会走第二条路,于是“操大喜,遂差人去请关公。”
曹操之所以大喜,是因为程昱这条一箭三雕之计够狠够毒辣,而他的大喜,实际上是已经准备抛弃关羽了——用关羽之死换取刘备灭亡,这笔买卖很划算。点评《三国演义》的毛宗岗、李卓吾等人不约而同地感叹:“是直欲借云长之手以杀玄德也,昱之计亦谲矣哉!使袁绍此时果杀玄德,云长知之,必立誓报仇,务杀袁绍而后死。是既借云长之手以杀玄德,又借云长之手以杀袁绍也。”
关羽能不能杀得了袁绍,这是一个未知数,但是能通过关羽这一刀做掉颜良、刘备和关羽本人,曹操也应该心满意足了。
曹操的目的只达到了三分之一——程昱和曹操都没想到刘备那么会忽悠,也没想到袁绍那么好忽悠,刘备虽然命悬一线,但却不绝如缕,通过一哭二拜三狡辩,把袁绍忽悠得五迷三道:“吾得云长,胜颜良、文丑十倍也。”
刘备鬼门关上走了一遭,心中对这个二弟是爱是恨,估计只有他自己清楚,而我们要讨论的话题,是刘备投奔袁绍是一件很轰动的大事,曹操和关羽怎能不知道?如果关羽知道刘备就在袁绍军中而自己还不手软地斩杀袁绍首将,岂不是要将大哥置于死地?
不管是《三国志》还是《三国演义》,都记载了袁绍敲锣打鼓热情迎接刘备:“青州刺史袁谭,先主故茂才也,将步骑迎先主。先主随谭到平原,谭驰使白绍。绍遣将道路奉迎,身去邺二百里,与先主相见。”
曹操是军事家,关羽是万人敌,袁绍闹出那么大动静而他俩一无所知,估计所有人都不会相信。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:程昱设计一箭三雕,曹操依计而行,刘备命悬一线,关羽为何装糊涂?
说关羽是装糊涂,肯定是对武圣人的不敬,所以我们只能“为贤者讳”,从善意的一面为关羽的“装糊涂”找理由:关羽对大哥刘备有一种迷之自信,知道刘备不但耳朵大,舌头也够长,一定会巧言令色说服袁绍,而自己在万众瞩目下阵斩颜良,则可以向大哥刘备通报自己的情况——我被曹操监控得很严,给你写信也送不出去,还是您派人给我传信,您定个地方,我豁出命来也要去找你!
事情也正像前面咱们猜测的那样,关羽挂印封金,去寻找那个寄人篱下的刘备去了——关羽一开始是冒着生命危险赶赴袁绍大营的,半路接到刘备命令,这才改变了路线。
这样一想,我们就知道关羽的“装糊涂”实际是将计就计:我斩颜良是向大哥通报消息,你老曹老程想一箭三雕做掉我们兄弟,世上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儿?
当然,说关羽装糊涂的终极目标是弃曹归刘,只是笔者一家之言,最终的结论还是要麻烦读者诸君来下:关羽斩颜良的时候,是否知道刘备就在袁绍军中?如果袁绍真的一怒之下斩了刘备,关羽又将何去何从?
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45124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